【答案及解析】
1.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a错误,当选。因此,选择a选项。
2.b【解析】本题考查立法形式。a项,创制性立法指行政立法主体根据宪法或者有关组织法规定的职权或特别法律法规的授权,就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事项而创制新的法律规范的活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不属于创制性立法,a项排除。b项,授权性立法是行政机关依据特定的法律、法规的授权或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专门授权所进行的立法。通常把特定的法律、法规的授权称为一般授权,把有权机关的授权称为特别授权。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属于授权性立法,b项当选。c项,实施条例立法不是立法形式,排除。d项,职权立法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定的行政立法权和立法程序而进行的立法活动。主要形式是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活动的需要,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不属于职权立法,d项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3.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分类。根据法律的适用范围为标准,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一般法是指针对一般的人和事在不特别限定的地区和期间内普遍适用的法律,如《刑法》、《民法》;特别法是指针对特定人、特定事或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适用的法律。我国《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两部法律都是针对特定的人和特定的事适用的法律,因此两者均属于特别法。因此,选择d选项。
4.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关系。a项,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主体的范围一般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等。a项正确,排除。b项,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而在买卖双方的法律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内容,b项错误,当选。c项,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主要有:物、人身利益、行为、智力成果以及权利本身。其中,智力成果也称精神财富与非物质财富,主要存在于知识产权法律关系中。c项正确,排除。d项,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者构成,缺一不可。d项正确,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5.c【解析】本题考查法理学的基本概念。a项错误,公民的权利不受制约说法错误,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违反法律,也不得侵害别人的合法权利。b项错误,政府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没有大小之分。c项正确,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权力体现了对于政府来说,凡法无授权就是应当禁止的。d项错误,“只要不是法律所禁止的,公民都可以做”说法过于绝对。法律不予禁止的行为但是有可能违反道德,违反道德的行为公民也不应该做。因此,选择c选项。